2023-06-23 13:12:15 来源 : 顶端新闻
和尚潭与和尚桥
(资料图)
□ 郑国顺
新密市东南大隗镇双楼,是新密与新郑的交界地,双楼有一王姓人家,主人王清云,字浩天,明朝末年进士,分发江南巡抚,统管江南十八州,是个显赫有名的大官。他出身贫寒,有一段传奇的故事。
那是王清云出生不久,父亲因病去世,家里撇下了孤儿寡母。他的母亲王黄氏,素向信佛,长的模样有几份姿色,可谓芳华绝代,潇洒率真,柳叶弯眉瓜子脸,细腻白暂惹人爱,一颦一笑百媚生,天生一个女娇娥,人称白莲花。
她经常到洧水对岸的岐固寺烧香拜佛,人们看她中年丧夫,孤儿寡母相依为命,都很可怜,特别是寺院住持海延和尚,爱意有加,烧香时陪伴相拜,念佛时独奏木鱼,跪拜时掺扶相加,论家常时同时落泪,王黄氏对海延和尚也产生好感,认为出家人慈悲为怀,普渡众生,这是出家向善的举动。
今日岐固寺
每天佛事以后,海延和尚带领几个僧徒,淌过洧河到王家干些家务活,出粪垫圈,收拾庄稼,耕种犁耙,打场运粮,王黄氏怅然若失,很是感动。后来海延和尚就独自行动,经常出入王家,甚至将寺院的善银带点以资补家用,王黄氏就让孩子以海叔相称。
王清云长到六七岁时,认为海叔就是他的父亲。海延和尚在寺院请来私塾先生,教王清云读书,他常把清云驮在脖子上接送。清云天资聪明,头脑灵活,过目不忘,学习很有起色,《三字经》《百家姓》、四书五经等,没几年包本,会讲会写,有些章节倒背如流,十二岁时,参加密县考试,得童试第一名,以秀才闻名乡里。
由洧水河眺望双楼
但王清云仍苦学不辍,搜人间书而读,习天下事而论,诗词歌赋样样精通,十七岁上,省试以举人名列前茅。因家里贫寒,在县府谋职听差,他勤快踏实,成效显著,同事都很看行起他。但他仍然挑灯学习,苦读励志,经常请教别人,学业有很大提高。
自从王清云到县上谋事,海延和尚去清云家的次数更勤了,有时天晚,就住宿在清云家。清云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念起母亲辛勤劳作,海延和尚的精心教养,清云更是感动。特别是看到海延和尚如此天天淌河,就想在洧水河上架起一座桥,方便海叔通过。说做就做,倾其积蓄,架起一座马鞍桥。当地百姓说,这是为海延和尚架的,群众就叫它“和尚桥”。
这年春天,京城开科选才,称为贡试,王清云在同僚亲朋的支持鼓舞下,也报名参加,想到京城碰碰运气。通过文科笔试,三篇文章做得好叫响京城,皇帝殿试清云有幸参加,通过命题策问,对答如流,一鸣惊天,皇帝非常器重,钦点为二甲进士。清云不恋京城繁华,返回故里候旨。
王清云返家后,乡邻一片欢腾,因出了一名进士而感到光荣,看望的、祝贺的络驿不绝,母亲教子有方,脸上乐开了花,海延和尚也感到心血所尽,无限荣光。
此时流方蜚语也来了,树大招风嘛!有的说:“这孩子是和尚养的,有个和尚爹。”有的说:“他娘不正经,孩子也是不正经。”还有的添油加醋:“这孩子弄不好就是和尚种,死了也不会入老坟,中了进士也立不起旗杆。”
一时间众说纷纭,满城风雨,一头污水向王清云拨来。在那个时候,很讲究名份,父母清白才能够做官,父母有污点,就是中了举人进士,也不能放官就职。这可让王清云左右畏难,一时踌躇莫展。
这天晚上,月高风清,王清云来到和尚桥上,但等和尚海延的到来。果然,海延和尚口诵 “阿弥陀佛”要去清云家,清云拦住去路,拔出尖刀,逼向海延和尚说:“你身为出家之人,不守佛规,勾引母亲,逼良为娼,我让你死无葬身之地。”
海延拨开尖刀说:“云儿,我供养你读书求取功名,是善事善举,你母亲一身清白,佛祖可鉴,我知道会有这一天。”随纵身跳下河去,淹死了。后来,王清云为还母亲清白,又拆除了和尚桥。
岐固寺的住持海延死了,僧人们将王清云告上县衙。知县大人传王清云到庭,问王清云为什么又建桥,又杀人?王清云坦然而对曰:“建桥为母尽孝,杀人为父报仇。”知县大人听后,也感觉有道理,恩恩怨怨事难理清,念起王清云原在属下为吏,又是新科进士,随口叹道:“清官难断家务事,老臣不管蛋闲事。退堂!”
洧水清流,日月荏苒,洧水河上的和尚桥早被人们忘记,而海延和尚跳桥溺死的潭水,人称“和尚潭”。人们只知“和尚潭”,而不知有“和尚桥”也!
今日和尚潭
洧水河和尚潭南北两岸的人们,为洗清不白之冤,至今仍不往来,不通婚姻。
标签: